• 期刊首页
  • 协会简介
  • 期刊导读
  • 投稿须知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介绍
协会简介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新闻头条

  • 省作协举办网络安全意识专题讲座
  • 《江苏新文学史》编委会暨第四次全体编撰人...
  • 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江苏兴化...
  • 中共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
  • 省作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

文坛资讯

  • 徐则臣等著名作家走进江理工中吴文学节
  • 尘封数十年,钱锺书选唐诗首面世
  • 邯郸市文联及作协一行来扬州调研
  • 江苏作家参加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
  • 《夏季风》诗刊正式出版发行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文坛资讯 > 正文

徐则臣等著名作家走进江理工中吴文学节
2020-11-24 15:55:00

  11月22日,江苏理工学院首届中吴文学节开幕,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浩,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王春林与教师、学生分享文学阅读与创作的经验。
 
\

  “写作的过程是寻找声音的过程,成熟的作家应该用符合自己年龄阶段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围绕“技术时代,文学还有什么用”这个主题,徐则臣说,文学在技术时代最大的功用是把个人从群体中区别开来,还原每个人丰富的内心,好的故事能够融入作者的思想且本身存在无数可阐释的方向。李浩认为,随着技术的演进,文学开始关注人的内心状态,现实主义由此产生,对科学主义的质疑和追问和技术更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围绕“中国文脉与当下写作”这个主题,三位嘉宾共同探讨了中国文脉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作家创作的深刻影响,特别关注了当下小说写作的影视化改编问题和中西方思想文化对当下作家言说方式的塑造作用。

 
\

  “文学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培养感性认知的能力,达到‘化’人、育人的效果。”江理工人文学院副教授、李徽昭博士说,我们邀请前沿作家来到现场谈文学,让学生知道文本背后的作家在想什么、说什么,这就形成了良好的人文教育场域。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充斥着电子化、碎片化的阅读,这类阅读习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真正地沉浸于文本中。”谈及文学节的初衷,江理工人文学院院长司马周教授说,“我们想通过文学节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增强校园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尘封数十年,钱锺书选唐诗首面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所有 江苏省作家协会  苏ICP备09046791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  邮政编码:210019